会展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社会性的集体活动,是集经济、政治于一身的服务型产业。会展是一种交换经济,是一种流通经济。 广义的现代会展业不但包括会议和展览,还包含奖励旅游和协会/团体组织活动以及相关的交通通信、物流、广告、装潢设计等行业,总之,现代会展业是从事现代会展经济活动而引起的相互关联的同类企业的活动和关系的总和。
现代会展业不仅能带来经济效应,还会带来较为广泛的社会效应。会展业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资本、技术、信息,为促进交换的快速有效进行提供了商务平台,为会展举办地的城市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等,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升了会展活动举办地的知名度、美誉度。
现代会展业已成为全球瞩目的服务型产业,发达国家的会展业始于1165年德国莱比锡博览会,这个号称世界最古老的博览会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中国会展业起步较晚,这与中国工业经济不发达息息相关。1910年清政府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掀起了中国会展史的第一页,这也是中国历史上具有现代展览概念的第一个商业博览会。1978年改革开发后,随着中国改革开发的不断深入,中国会展经济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会展及商务活动是双边甚至多边交流、交易的平台。不同的参与者希望在这个平台上实现各自的目标。“平台商业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能足够大的生态圈。”为此,首先要摒弃产业链是单向垂直流向的传统观点,即将传统垂直价值链的视野转向平台视野,主张增加横向价值环节的分解,进而构建自己的生态圈。
过去的单一关注一次会展本身的经济效益,显然思维已经太过陈旧,在当今的发展态势下,会展企业需要更多关注上下游参展各方的利益诉求。就比如,参展企业的关切问题,信息需求,将是会展企业在会展之前就应该为客户提供的增值服务,只有客户的需求得到足够的满足,会展的成功才能得到一定的保障。
在客户精细化服务过程中,会展企业更因审时度势,充分利用当今新科学技术,包括自媒体的功能,运用多种渠道为客户提供精准服务。以公众号为例,利用专业资源为客户梳理行业信息,并通过自建公众号新媒体形式实时分享给客户,让客户在未参展之前就能够获得一定的有用信息,对于客户业务决策提供大有助意的帮助,增加客户的信赖以至于培养依赖关系,逐渐增加客户粘性,以促进后续更多业务的沟通与合作。同时,客户的需求信息反馈,也是会展企业立项的前置研究素材,为更好的经济效益实现奠定基础。
现代会展业的构成包括:会议、展览、活动、奖励旅游等内容。其中会议业目前已是现代会展业一个举足轻重的细分市场,专业性商务会议探讨专业理论知识及实操技能,不但能提供较前沿的专业技能培训还可以为专业客户提供具体项目问题的解决之道,有利于行业专业发展及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与展会融合在一起的高峰论坛类商务会议,对展会有很好的助推意义,使展会在产品展示的同时,匹配更高端的专业解析,让参与的客户买方与卖方都能够得到更多专业的信息与理论支持,决策更趋理性客观,对各企业的发展也有更好的促进。
会展业为经济的发展推波助澜,为新成果在国际领域的传播也起到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展会的展览展示具有加速流通的功能。作为现代化传媒方式的展览展示功能,能够提升参展企业品牌形象、推广企业产品。参加展览会是企业开辟新市场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收集市场反馈、客户信息和洽谈贸易的重要渠道。在展览会现场,企业之间能够完成介绍产品、交流沟通、签约成交整个买卖流程,效率高、成本低,流通速度快。展览展示还能够展出城市或国家发展成果,弘扬文化艺术,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交往和技术交流。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较低的“灰色时期”,美国、日本和欧洲三大经济体同时出现滞长现象,但相比其他行业而言,会展业对经济的波动具有更强的抵御能力,具有更强的承受力。来自美国《贸易展览周刑》数据显示,在全球经济发展缓慢的情况下,贸易展示的发展速度仍大大快于GDP的增长,这也是会展业成为令人瞩目的产业的原因之一。
正所谓经济越不景气,越需要展会的推动,将供需多方聚集一处,沟通有无、共话生意与交流的未来大计。就像一种普遍心理需求一样,当没有安全感的时侯,就更需要信息沟通,共同评判将来的方向,给内心一些安宁、给发展一些思路。
会展业形成、发展,与制造业、商业、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建筑业、金融业、交通运输业和旅游业息息相关。例如,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新产品开发的力度与会展发展的关系很密切,这些产品需要会展的推介,同时会展业的发展也需要借用高新技术带来更完美的呈现;服务业中,金融业的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业发达与否直接影响会展业的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对会展业有实质性的助推,金融业创新、便捷的结算方式对会展业给予了更好的支持。另外会展相关服务企业的发展水平,像饭店、餐饮市场、广告、旅行社、礼仪、礼品等行业的发展水平,都是会展业能否兴旺发展的重要条件。
中国会展业发展在中国呈现东部沿海地区总体欣欣向荣,中部地区会展业步伐稍慢,西部地区劣显滞后状态,这与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呈现梯度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会展业作为“城市经济的助推器”,它不仅会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其发展空间也必须依托于城市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
会展业具有集聚效应,集聚对经济发展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如可更经济地获得专业化的投入要素和人力,可增强企业间的互补性,能以低成本获得公共产品等。因此在经济区位条件好、集聚度高的地区和城市,会展业具备优越的形成和发展条件。比如,中国(福州)海峡经贸交易会(简称“海交会”)、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暨厦门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已成为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海峡两岸经贸交流盛会。
中国的几个重要会展,如北京的国际车展、国际家具展和国际航空展,广州的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深圳的中国国际商高技术成果交易会(高交会),昆明的中国一--南亚商务论坛(昆交会),上海的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上交会)等等,它们落户的城市多数都在地理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条件较好的地区,几乎都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或交通枢纽。
国外会展业,行业管理规范严格,保障了会展业的健康运行。市场运行方面,政府职能明确。会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同关系清楚,分工明确。人力资源方面,美国会展业的职业培养体系很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在“中国梦”“一带一路”“亚太自贸区”新的发展思路下,我们可以预见,会展业将走向信息化、低碳化、生态化、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及旅游业相融合的趋势。
作为会展企业,更需要做好综合服务,将信息传导前置化,价值传导常态化,也就是说会展企业服务不仅限于一次几次的会展,而是要将价值信息常态分享。利用新媒体资源,将客户的关切做为自己的精研业务,帮助客户获取有利于客户发展的相关信息,通过自媒体时时分享。同时,通过网络技术开展多元会展,例如开展网络虚拟展会。虚拟会展与实体会展相结合,更有利于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总之,随着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会展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随着我国会展管理机构和行业协会相继设立,展会市场也将更加规范、有序、诚信发展。